毕业后考研(毕业后考研和应届考研区别)

毕业后考研,毕业后考研和应届考研区别

文/学个习

读研,比考研还难”!

这可能是我们听过学长、学姐们说得最多的话。

也有同学说:“考上研究生以后,突然发现自己变得不快乐了”。

而有人却能够轻松“混”毕业。

很多同学之所以认为读研难、毕业难,主要还是读研“姿势”不对,具体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上。

一、没有摒弃“学生思维”

先说几个词大家来感受一下。

研究生导师,并不叫老师,而是叫“老板”,是不是有着浓浓的企业味道?

研究生还有“中期考核”、“年底考核”,是不是也像是在做公司年终总结呢?

所以说,读研并不只是单纯的学习,更像是一种“工作”,也可以理解为一种工作性质的学习。

既然是这样,“学生思维”肯定要不得。

什么是学生思维?

学生思维广义上来说就是继续延续高中、大学阶段的被动学习方法,特别是高中阶段,被动获取知识,老师讲什么,我们就学什么,老师怎么说,我们就怎么学。

而学习的终极目标就是考高分。

这种思维在研究生阶段是行不通的,读研以后,需要的是“创造知识”,需要在某个领域进行深入研究,在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有所突破,还要能够提出自己的观点。

这就需要你在思维上要更有深度,并且还要有方向性。

除此之外,你还不能过分依赖别人,需要锻炼你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一点也非常重要,特别是对你今后的工作来说,意义重大。

因为,学习成绩,只有在学校里有用,走上社会,并不好使。

所以,读研,不要抱着单纯学习知识的态度去读,带着创新意识去读,至少在心态上来说会轻松一些。

还有一点,也很重要,叫作“主动性”。

直白一点讲,就是课题是你自己的,导师、学长学姐对你的帮助非常有限。

你只能主动去多学、多问、多做,不要想着有人在后面PUSH你,你才会动。

你如果缺乏主动意识,那肯定也会觉得特别累。

这就是读研难的第一个因素。

读研之所以累,还有一个因素就是专业基础不够扎实。

二、专业基础不够扎实

比如,就拿阅读文献来说吧,刚开始你阅读相关文献时,会感觉到特别吃力,有一种寸步难行的感觉。

但是,这种情况在你对专业有更深入了解后很快会有所好转。

如果,你依旧感觉什么都不懂,文献看不懂,课题没有进展,那问题可能就出在专业基础不牢上了。

在这种情况下,你可能需要恶补一下专业知识。

就拿我们科室一位今年研一的同学来说吧,他由于属于跨专业考研,从物理跨考到控制工程,很多专业课在本科阶段并没有学过。

所以说,他对于这种情况心知肚明。

于是,他通过一学期学习了专业相关课程,比如,数字信号处理、信号与系统、数字电路、FPGA程序开发、C语言等等。

继而,他不光顺利开题,而且由于表现优异,还拿到了国家一等奖学金。

所以说,在你觉得课题研究举步维艰时,多半是存在专业基础不牢的问题,需要打基础。

一定要花时间去打基础,抱着用的态度去学,学以致用,效率会高很多。

以上就是读研累的第二个原因。

可能,又有同学会说了,我读研也很拼啊,每天都起早贪黑的,天天“996”。

但是,课题依旧不顺利。

我要说的是,你可能努力错了方向。

三、虽在努力,却努力错了方向

很多同学,读研之所以累就是因为努力错了方向。

每天确实很拼,还是以看文献来举例子吧,阅读一篇文献,恨不得把每一处细节都搞懂。

然后,英文文献的每一个句子都翻译一遍,即使不懂的单词也要查出来进行标注,本来是为了看文献,最后却搞成了做英语阅读理解。

继而不光把自己搞得很累,而且还没有什么效果。

而正确的看文献方法是:“带着问题去看文献”,从问题出发,看看别人是怎么分析问题、怎么解决问题的、最后又得出了什么结论,在方法上是否还有什么可以改进的地方?

自此,你自己的课题可能也就出来了。

这么看文献,就不会把时间浪费在无意义的事情上了,自然也就不觉得累了。

所以,看文献,一定要带着目的去看。

当你文献看多了,就能够发现其“套路”,特别是英文文献,可能只需要扫一眼就知道其是不是“水文”,到底有没有“干货”,值不值得你去细看。

而我自己的做法一般是先扫一眼文章摘要,然后看结论,如果有用就再细看,没用直接Pass掉,不要从头看到尾才发现没啥用,就浪费时间了。

相信,只要你能够从以上这3个方面去努力,读研并不会很难,毕业也可以很顺利。

感谢您的阅读,喜欢文章就点赞转发一下吧!

毕业后考研(毕业后考研和应届考研区别)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考研培训网 » 毕业后考研(毕业后考研和应届考研区别)

赞 (0) 打赏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