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科大学研究生(中国医科大学研究生院)

中国医科大学研究生,中国医科大学研究生院

2022年新年临近,一个表情凝重,满面愁容的青年人走进了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专家门诊。

巨大鼾声、睡眠中被憋醒、开车上班途中瞌睡严重、无法平卧入睡、咀嚼吞咽困难、吐字不清……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副院长孙长伏教授为患者检查时发现,困扰患者三年的“元凶”竟然是一枚位于颅底及咽旁的巨大肿瘤。

“藏”瘤三年 已危及患者生命

巨大肿瘤的出现并非一朝一夕,原来,患者在三年前就已经发现了位于咽旁的肿物,但却并未予以重视,因为一些原因拖延迄今,如今已经严重影响到日常生活,才慕名找到孙长伏教授求诊。

医生检查发现,巨大肿物不仅造成了患者面容的改变,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更深及颅底,随时有引发窒息甚至危及生命的风险。

经过全面检查,医生发现肿瘤位置已深及颅底,周围解剖结构复杂,涉及重要的血管和神经。在医学领域,颅底区肿瘤的手术治疗一直是口腔颌面外科的难点,手术风险极大。

手术难度堪比“走钢丝”

特殊的肿瘤位置给医生们带来巨大的挑战——即要完整切除肿瘤,保护好重要的血管神经,又要将口腔、咽侧及颅底区的残腔消灭,缺损重建,其手术难度巨大,堪比“走钢丝”。

孙长伏教授详细了解了患者病情,和团队成员戚忠政、段维轶医生等一起分析患者体征、影像资料,多次讨论、研究手术方案,评估手术风险,力求为患者制定最佳和安全的手术计划和方案。经过反复讨论研究,最终确定手术方案——行“口腔、咽侧及颅底肿物扩大切除,下颌骨旁正中暂时性离断,左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术”。

多团队合作8小时让患者重获新生

麻醉是保障手术安全、顺利进行的重要前提。因患者口内肿物巨大压迫咽腔,整个咽腔几乎闭塞。如何使患者能在平稳、安全的状态实施全身麻醉,是整个手术过程的第一道关卡。麻醉科张倩教授术前对患者全身情况进行了仔细评估,综合患者的影像学检查结果及口内情况认为经口插管风险极大,果断决定先行“清醒状态下气管切开术”。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喉科胡月医生接到会诊请求后,第一时间赶到病房查看患者,评估患者颈部情况,告知患者术前气管切开流程,缓解患者内心紧张情绪。

气管切开及全麻平稳后,一组医生行“肿物切除术”。术中发现,由于肿物长期压迫,导致肿物周围血管神经等解剖结构关系密切,移位变形严重且肿物巨大无法直视。孙长伏教授及其团队凭借高超的技术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克服种种困难,保护好重要的血管和神经,将直径达9厘米的肿物完整摘除;同时,另一组医生制备股前外侧游离皮瓣,在显微镜下进行动静脉血管吻合,肿物后的创腔被消除,巨大的缺损得以重建。在术者、麻醉医生及护理人员的默契配合下,手术历时8个小时。

术后在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和护理下,术区一期愈合,皮瓣成活良好,无并发症的出现,患者按时出院。良好的预后让患者重获新生,也赢得了患者和家属的高度评价和由衷的感激。

如此复杂手术的成功开展,挽救了患者的生命,体现了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的“红医精神”,同时也彰显了多学科合作精神和口腔颌面外科雄厚的技术实力。

中国医科大学研究生(中国医科大学研究生院)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考研培训网 » 中国医科大学研究生(中国医科大学研究生院)

赞 (0) 打赏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