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研究(教育学研究生)

教育学研究,教育学研究生

编者按:

在这个数字化快速发展的时代,教育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和机遇。徐汇的教师们以开放的心态和创新的思维,迎接这些挑战,把握这些机遇。他们的思考不仅涉及“双新”和“双减”等教育政策,也触及了教育数字化转型和学校发展等前沿话题。

徐汇区融媒体联合区教育局开设“名师谈教育”专栏。徐汇区正高级教师们将从各自学科和领域出发,通过专栏展示对教育发展的深入思考和独特见解。在这里,不仅能看到徐汇的教师们对教育的热爱和执着,也体现了他们对未来的远见和信心。希望通过这个专栏,让更多的人了解教育的价值,欣赏徐汇教育的魅力,同时也向所有在徐汇教育战线上辛勤耕耘的教师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引领、研究、服务

徐汇区教育学院 严江华

我1996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至今从教27年,期间担任初中数学教师3年、高中数学教师9年、教研员岗位15年。无论是作为一线教师还是教研员,我始终坚持对教育事业的热爱,追求“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坚持“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教研育人、实践育人”,逐步形成了“以激发兴趣为起点,以问题解决为中心,以培养能力为主线”的教学特色和“整体思考,分层落实”的数学教育研究的基本思想。

从事教研员工作以来,我始终坚守“引领、研究、服务”的教研理念,凸显“用科研支撑教研,用教研指导教学,用教学形成案例,用案例影响教师”的行动路径。在区域教研工作中,坚持教学理念引领、研修模式引领、课堂教学引领和教改实践引领,践行“以核心素养培育为导向,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单元教学为突破口,构建教学评一致”的行动策略,开展实证研究、主题教研等活动,突出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

2017年“双新”活动开展伊始,在区域调研过程中发现:不少学校教研活动通常是以课时为单位,忽视课时与课时之间的关联,教研目标尚缺少对课程内容与要求的整体把握和结构化处理。学校教研多表现为“进度表”或“教师个体教案”。教学内容的结构化研究需要加强,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需要找到关键抓手。

基于上述认识,结合教研实践中的共性问题,我将研究目光聚焦于单元教学设计,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开展理论与实践探索。宏观层面立足课程视角,将课程目标逐层分解,着眼于结构化设计,突出单元教学设计的要素,形成设计规格,为教师开展单元教学设计提供可资借鉴的技术路径与方法;中观层面聚焦具体数学主题,将数学内容分解为多个单元,形成教学基本要求;微观层面聚焦课堂教学,为教师提供教学范例,引导教师整体把握教学内容,把握数学知识的本质,理解知识产生与发展过程中所蕴含的数学思想。

近年来,我组织区域高中学校先后以新教材中的“集合与逻辑”“等式与不等式”等12个单元,开展单元教学设计视角下的课堂教学研究,帮助教师进一步厘清单元与课时之间的关系,整体把握新教材编写的理念、内容和要求。

教研过程的“发生”与“发展”是有一定规律性的,提高单位时间的教研效率,促进教研的可持续发展,切实增强质量意识、服务意识、创新意识、关注课堂、聚焦课堂。只有遵循了这一规律,才能使教研流程的推进与教师认知活动的展开“合拍共振”。在教研实践中,我始终坚持“抓点促面”的工作策略,积极做好“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把服务区域教育、服务学校提升、服务教师发展作为教研工作的重点。人生是时间的微积分,我将一如既往,以师德立身、业务立足、服务立信,为徐汇教育教学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

严江华个人简介:

严江华,徐汇区教育学院课程教学研修中心副主任,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任市高中数学学科中心组成员,区学科带头人,中学高级教师评审委员会委员。多次参加市级考试数学命题(审题)工作,先后担任教育部 “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的专家评委;上海市基础教育青年教师“爱岗敬业”教学竞赛专家评委;上海市中小学优秀作业、试卷案例征集评选活动专家评委。曾获区“青年岗位能手”、区教育系统“骏马奖”“荣昶人才奖”“育人奖”等荣誉称号。

记者:姚丽敏

照片由区教育局提供

编辑:陈思宜

校对:陈海笑

审校:韦丽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徐汇官方账号

教育学研究(教育学研究生)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考研培训网 » 教育学研究(教育学研究生)

赞 (0) 打赏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